
近日,在医院多学科密切配合下,我院心律失常科依马木麦麦提·麦麦提沙吾提主任团队独立为一位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成功实施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手术的顺利开展,标志着我院心律失常科对于心脏瓣膜病的治疗全面进入微创新时代。
73岁高龄的依明大爷(化名),稍活动就胸闷、气短,严重影响日常生活,遂前往当地医院诊疗,当地心内科讨论后决定邀请我院依马木主任远程会诊。专家会诊后,鉴于大爷快速变化的病情,建议第一时间转往我院进一步治疗。
接诊的心律失常科麦合布拜木医师回忆,“依明大爷入院时,体形消瘦,营养状态欠佳,有多年的慢阻肺、肺心病等基础疾病,仅能端坐呼吸,说句话都十分费劲。”完善相关检查后,提示依明大爷B型钠尿肽>5000pg/ml(正常值<100pg/ml),心瓣膜病变,主动脉瓣钙化伴重度狭窄,轻度关闭不全,全心扩大,心功能显著下降。
“如继续保守治疗,极可能因心衰致猝死;如采取开胸外科手术,患者目前的身体可能无法承受,选择经股动脉介入途径进行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才是最优解。”依马木主任说道,该手术对介入团队要求极高,被誉为心血管介入手术的“天花板”,技术要求极高同时还需要多学科协同作战。

▲图丨手术团队术中超声探查评估
在心律失常科医护人员和家属的介绍下,犹豫不决的依明大爷,最终选择了开展TAVR手术。尽管手术难度很大,但心律失常科团队不放弃任何一丝机会,打算先纠正他的心功能,待他心功能好转后,再对大爷实施手术。
在院党委的全力支持下,心律失常科联合医院医务部、医学装备科、麻醉科、影像中心、超声医学部、血管外科、心血管外科中心、导管室、心脏重症监护室(CCU)等多学科及ECMO团队对大爷的病情进行了充分术前讨论,内容涵盖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术中配合及术后观察。

在严密的术前准备下,心律失常科携手麻醉科、血管外科、超声医学科、影像中心、CCU、导管室等科室的精英力量,经过两个多小时紧张有序的操作,顺利为依明大爷实施全麻下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当依明大叔的心脏瓣膜顺利释放,大家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不由得纷纷鼓掌。术后复查,依明大叔主动脉瓣流速1.9m/s,压差7mm Hg,无瓣周漏,各项指标改善明显,手术十分成功。
术后,依明大爷安全返回心脏重症监护室(CCU),经过CCU团队精心治疗和护理,顺利拔管,术后第二天转回普通病房,总体恢复良好,胸闷、气促症状明显缓解。
依马木主任介绍,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是一种微创瓣膜置换术,是一种经皮介入导管技术,将人工心脏瓣膜输送到主动脉瓣位置,完成人工瓣膜置入,恢复瓣膜功能。相比传统开放手术,TAVR手术具有不开胸、失血少、创伤小的显著优势。TAVR手术的应用,明显改善了高龄、不能耐受外科手术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死亡率。
此前,我院心律失常科团队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脏中心专家的指导下先后完成了四例TAVR手术,为此次成功开展手术奠定了坚实基础。
得益
于
专家
手把手带教,我院在独立完成TAVR手术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进一步体现了我院心律失常科团队介入水平的不断提升,也凸显了多学科协同合作的显著优势及医院强劲的综合实力。

未来,我院心律失常科团队将继续与麻醉科、超声医学科、影像中心、CCU、心外科、血管外科、导管室等科室通力合作、携手共进,为心脏疾病患者提供更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为推动地区心血管疾病防治水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