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楚县一名27岁宫外孕患者术后无明显诱因呼吸困难,生命危在旦夕……得知消息后,我院邹小广书记、林天歆院长紧急协调部署,组建了一支包含呼吸、胸外、重症医学、护理、临床药学等多个学科的体外膜肺氧合(ECMO)团队,赶往巴楚县为这位宫外孕术后ARDS患者顺利实施了VV-ECMO救治,为患者肺功能的恢复赢得了宝贵时间,成功从死神手里抢回一条鲜活的生命。近日,患者阿米娜(化名)因下腹部持续疼痛3天前往巴楚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经检查后,诊断其为宫外孕,血色素仅仅只有3.8g。情况紧急,当地医院当机立断,为阿米娜实施了剖腹探查、输卵管结扎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患者安全返回病房。原本以为这个普通的手术就此结束,却不料,这仅仅只是一场生死时速的开始。次日下午,在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阿米娜突发大汗淋漓、呼吸困难等症状,经过一系列积极抢救后,她的氧合仍不见改善,氧合指数持续小于80。生死一线,刻不容缓。巴楚县人民医院紧急与我院邹小广书记取得联系,请求支援。了解情况后,邹小广书记与林天歆院长立即安排部署,由院长助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李黎带领医院ECMO团队即刻携带ECMO相关设备赶往巴楚县人民医院开展救援。
抵达巴楚县人民医院后,我院ECMO团队没有任何停歇,在李黎助理及胸外科援疆专家程华主任的带领下,一边听取当地医生叙述救治经过及病情演变经过,一边进行详细的查体。

▲图丨程华主任与易绍龙医生为患者实施ECMO置管
“患者目前出现ARDS症状,氧合指数持续低于80已超12小时,需立即予以ECMO支持,方能保障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谨慎评估后,程华主任与重症医学二科易绍龙医生用时半个小时为阿米娜成功留置管路。与此同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杨亚红护士长带领ECMO护理团队快速地完成了ECMO上机前的准备工作。多学科紧密协作下,ECMO团队顺利实施了第一例院外VV-ECMO救治,心电监护提示阿米娜的指脉氧迅速上升至98%,急查血气分析提示氧合指数迅速得到纠正。

▲图丨我院ECMO团队与李国庆教授做转运评估
当日下午,自治区人民医院李国庆教授也抵达现场,对阿米娜的病情进行详细了解,并与我院ECMO团队联合评估后,认为其实施ECMO后各项生命体征平稳,达到转运条件。李黎助理立即与巴楚县人民医院及我院本部协调,安排患者转运及接收工作。ECMO带机远程转运我院尚属第一次,为保证阿米娜的安全,李黎助理安排我院在重症抢救方面经验丰富的医生和护士与其随行,实时监测她的生命体征。历经4个多小时,最终阿米娜成功安全转至我院,收住RICU进行进一步的生命支持。

▲图丨我院ECMO团队正在进行转运准备
阿米娜转运至我院RICU后,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援疆专家陈伟焘主任及程华主任的指导下,我院胸外科、CCU、妇产科、药学部等多学科专业医护人员齐上阵,从ECMO上机后的护理,到PICCO监测、CRRT治疗、超声评估,再到进一步判定病情后,CCU的IABP团队为她实施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提供心脏辅助支持,大家齐心协力,短短8天时间,阿米娜即顺利拔除气管插管,病情转危为安。2周后,她转至普通病区进行巩固治疗,现已康复出院。

▲图丨多学科诊疗救治患者,陈伟焘主任指导床旁超声评估
2020年,在国家、自治区专家组和广东援疆专家的指导和支持下,我院成功运用ECMO救治了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初步组建了专业的ECMO救治团队。今年,在新一批援疆专家的倾力帮扶下,我院ECMO团队的专业技术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在5月份连续使用ECMO成功救治2例危重症患者。此例危重症宫外孕患者的救治成功,是我院首例ECMO团队携带机器在院外实施ECMO的案例。这不仅标志着我院ECMO团队的专业救治能力逐渐成熟,同时也开辟了我区ECMO远程转运危重症患者的先河,为更多的危重症患者救治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未来,我院ECMO团队也将持续苦练内功,打造精益求精的南疆“魔肺”团队,为各族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图丨图为此前使用ECMO成功救治的溺水后重症肺炎患者科普小贴士
什么是体外膜式氧合(ECMO)?简单讲,体外膜式氧合(ECMO)俗称“魔肺”。它的主要原理是把患者静脉血引出体外进行氧合,再将氧合后的血液输回体内,用于供氧,暂时替代心肺功能。从 1972 年开始,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ECMO创造了诸多猝死患者“起死回生”的传奇。基于此,ECMO 技术开始在各大医院快速推广。过去几年内,全球使用这一技术的医疗中心及其救治的病例数量增加迅猛。ECMO走向了重症领域的巅峰,是否拥有 ECMO 设备和ECMO医护团队已经成为衡量一家医院急救水平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