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医院动态 > 正文

医院动态丨突破!我院一周内连续完成两例“肺结核毁损肺”患

文章时间:2021/08/18 20:01:49 来源:

近日,我院胸外科在广东援疆专家程华教授的主刀下,经过与麻醉科、手术室医护团队密切协作,成功完成了两例“肺结核”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全肺切除术。该手术的施行填补了我区胸腔镜微创全肺切除手术治疗的空白,标志着我院胸外科的治疗水平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24岁的艾尔肯(化名)是一名多年的“肺结核”患者,近2年陆续出现间断咳嗽咳痰、胸闷、胸痛,且反复发作肺部感染,服用常规药物后症状无明显改善,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多方打听后,艾尔肯了解到程华教授在胸外科手术治疗方面经验丰富,故在家属的陪同下来到我院就诊,希望为其进行手术治疗。

我院胸外科程华教授团队接诊了艾尔肯,进一步为他进行了详细的病情评估,发现其左侧全肺毁损,右肺也有散在结核病灶,心脏、纵隔向左侧移位,肺功能极差,合并轻度二氧化碳潴留,活动耐力明显减低,上个二楼都会气喘。今年6月10日,艾尔肯被收入胸外科住院,和他同时入院的还有32岁的塔叶尔(化名),其“肺结核”病史长达9年,且伴有长期痰中带血情况,肺功能同样不容乐观。如果不尽快治疗,两名患者的病情将进一步恶化。

▲图丨两名患者胸部CT成像

“长期内科治疗效果差,这时候,手术是两名患者最彻底有效的治疗方式,如不尽快手术,左侧毁损肺内的病菌将持续污染右肺,进一步损伤右肺,很可能丧失手术时机。”程华教授介绍道。

在完善各项检查后,两个棘手的问题却摆在了手术团队的面前:一名患者心肺功能差,出现二氧化碳潴留状态,已是二型呼吸衰竭,需要进行一侧全肺切除。如此重大的手术打击,很可能进一步加重心肺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且两名患者都属于“肺结核”患者,胸廓缩小变形,胸腔纤维板粘连严重,导致解剖血管支气管困难,手术风险大,术后并发症多,围术期死亡风险高。这怎么办?

为了给患者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程华教授邀请医院多学科MDT团队反复进行研究讨论,会上大家积极建言。根据相关检查结果综合评估,考虑到两名青年患者长期抗结核治疗无效,且反复感染和出血。最终决定,先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营养支持,积极抗感染等,鼓励患者主动配合,积极参加肺康复训练。10余日后,待患者肺功能明显改善,二氧化碳潴留缓解,再进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全肺切除术。

▲图丨程华教授团队为患者施行手术

据了解,全肺切除术是胸外科死亡风险最高的手术,对患者的全身状态、器官功能等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更能考验医生的诊治水平、手术技术和综合能力。手术医生在术中要时刻注意各个组织、器官之间的解剖位置关系,尤其是在结核毁损肺的左全肺切除术中,要更加注意主动脉、肺动脉、心脏等位置,同时要求术者操作手法轻柔、细致。左全肺切除系重大脏器切除,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术后容易出现心肺功能衰竭、支气管残端瘘等致命性并发症,管理困难。

经过完善的术前准备,程华教授迎难而上,在麻醉科和手术室医护团队的全力配合下,分别于今年6月21日和6月24日,为两名病人施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左侧全肺切除术。术后两名患者恢复良好,活动耐力明显好转,肺功能较前明显改善,咳嗽咳痰咯血症状明显好转,目前已经顺利出院。

近年来,在广东援疆专家的倾力帮扶和精准指导下,我院胸外科率先在疆内开展多项高难度手术,开创了南疆胸外科的一个又一个先河,为喀什地区广大老百姓带来了健康福音。

专家简介

上一条:安全生产丨我院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

下一条:医院动态丨粤喀导师联手,南疆首期冠脉介入手术培训班在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