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专家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家介绍 > 援疆专家 > 正文

援疆动态丨粤医再接力 打造胃肠肿瘤外科治疗新高度

文章时间:2021/08/10 13:50:10 来源:

“腹腔镜拥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被誉为20世纪外科发展的里程碑。经过几代医师的奋斗与努力,我国在微创外科领域也取得了瞩目的成果,并得到了世界认可。迈入微创时代,我们一定要紧跟时代步伐,不仅要尽善尽美地完成传统手术,更应该把微创技术掌握好、利用好、发展好,让我们的病人享受到最前沿的医疗服务。”胃肠肿瘤外科援疆专家王昭教授在科内一次晨会中说道。

2021年3月,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的王昭教授开启了对口支援我院胃肠肿瘤外科的援疆历程。短短三个月时间,王昭教授已经参与完成了多项高难度手术,尤其是在腹腔镜手术方面,更是完成了多台国内一流水平的微创胃肠肿瘤手术,将我院微创肿瘤治疗技术提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病例展示

案例一

65岁的巴图尔(化名)爷爷因便血3月余来院就诊,王昭教授接诊后,完善结肠镜等相关检查,诊断其病症为直肠癌,且肿瘤距离肛门只有4cm。如行常规手术治疗,需切除肛门,做永久性肠造口,对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

针对巴图尔爷爷的情况,王昭教授再三详细了解了他的病史,仔细为其进行了直肠指检等查体,并组织开展多学科讨论,邀请我院影像科援疆专家王晓燕教授仔细解读患者的腹部CT及磁共振等影像资料,经过充分讨论,为其制定了“腹腔镜下超低位直肠癌根治、保留肛门、预防性回肠造口”的手术方案。

▲图丨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

术中,王昭教授用精湛的专业技术为患者进行了腹腔镜下直肠癌切除手术,充分展示了直肠癌TME淋巴结清扫规范化操作,成功为患者完成了手术。术后患者恢复顺利,病理提示上下切缘为阴性,未见癌细胞残留,达到了手术预期目标。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救治和护理,巴图尔爷爷现已康复出院。

案例二

28岁的海提拉(化名)因间断上腹部疼痛6月余来院就诊,行胃镜等相关检查后诊断为胃癌。

海提拉住进胃肠肿瘤外科后,王昭教授充分了解了她的病情,仔细阅读其影像学资料,初步判断她仍存在手术机会。经过多次科内会诊,在相关兄弟科室的帮助下,最终为海提拉量身定制了“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治疗方案。

▲图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

手术由王昭教授主刀,按照计划如期进行。术中,王昭教授将腹腔镜下胃癌立体化淋巴结清扫术的技术要点展现得淋漓尽致,并在手术之余详细讲解,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力图把这一技术深植在胃肠肿瘤外科每一个医生脑海中。如今,海提拉已康复出院。

我院胃肠肿瘤外科前身是消化腹部肿瘤外科,科室主任肖永彪带领全科室医护人员不懈努力,至今已常规开展各类消化道肿瘤根治性手术十余年,能够独立完成各类腹部肿瘤的规范化根治手术,包括胃癌根治术、结直肠癌根治术、肝癌根治性切除术、胆囊胆管癌根治术后腹膜肿瘤根治性切除术以及胰十二指肠联合切除术在内的胰腺肿瘤手术等。

▲图丨胃肠肿瘤外科常态化开展多学科讨论今年,在援疆专家王昭教授的指导下,胃肠肿瘤外科肿瘤规范化治疗再上新台阶,尤其是腹腔镜手术技术应用更加成熟,操作流程更加规范有序。王昭教授通过常规开展多学科讨论、进行专题授课、查房带教,师带徒,根据病例特点邀请兄弟科室参与指导、制定患者的诊疗方案等措施,积极培养科内年轻人才,提升科室医护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不仅使患者受益,也让广东援疆的技术力量在喀什落地生根。

今后,我院将继续借助广东援疆力量,在胃肠肿瘤治疗方面积极寻求发展,学习先进的诊疗理念和技术,进一步推动胃肠肿瘤外科医疗技术水平差异化、精准化、规范化、微创化发展,充分满足南疆群众对高质量医疗技术的需求,以更好地服务各族患者。

上一条:援疆动态丨科技援疆进行时,林天歆教授牵头研发的膀胱癌AI诊

下一条:援疆动态丨小切口 大世界—我院妇科团队成功开展喀什地区首例